风速是影响恒温恒湿箱测试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因素之一,其核心影响逻辑围绕 “热交换效率” 和 “湿度分布均匀性” 展开,具体会从温度控制精度、湿度稳定性、样品试验真实性三个维度直接干扰测试结果,以下是详细分析:
一、直接干扰温度相关测试结果
恒温恒湿箱的温度控制本质是 “箱内空气与样品表面的热交换”,而风速会直接改变热交换效率,进而导致温度测试数据偏离真实值,具体表现为:
1.风速过高:温度 “虚低” 或 “虚高”,测试结果偏严苛
当箱内风速超过标准限定值(通常≤1.7m/s,特定标准如 GB 2423.2 要求≤1.0m/s)时,气流会加速带走样品表面的热量(或加速向样品传递热量),
导致:
做 “高温试验” 时:样品实际温度低于箱内设定温度,误以为样品耐高温性能达标,实际在真实低风速环境下可能失效;
做 “低温试验” 时:样品实际温度低于箱内设定温度,过度暴露在更低温度中,导致试验结果偏严苛(如材料提前脆裂),无法反映真实使用场景。
2.风速过低 / 不均匀:温度分布失衡,局部测试无效
若风速过低(如<0.3m/s)或箱内风速存在明显死角(如靠近风道出风口处风速高、远离处风速低),会导致箱内空气循环不畅,形成 “局部高温区” 或 “局部低温区”
例如:样品一部分处于高风速区(温度符合设定),另一部分处于低风速死角(温度偏差>±2℃),最终无法判断样品整体的温度耐受性能,测试数据失去参考意义。

恒温恒湿箱内部示意图
二、破坏湿度稳定性,导致湿度测试失真
湿度控制依赖 “箱内水汽的均匀分布”,风速异常会打破水汽平衡,导致湿度测试结果不准确:
1.风速过高:湿度 “虚低”,无法达到设定湿度
高风速会加速箱内水汽的蒸发和排出(尤其在设备门体轻微漏风或排气阀未完全关闭时),导致实际相对湿度低于设定值:
例如:设定湿度 95% RH,若风速长期>2.0m/s,实际湿度可能仅维持在 88%-92% RH,导致 “湿热试验” 中样品的受潮程度不足,无法验证其耐湿热性能(如电子元件的绝缘性、金属的锈蚀情况)。
2.风速过低:湿度分层,局部凝露或干燥
风速过低时,水汽无法在箱内均匀扩散,易在箱体内壁、样品表面形成 “局部凝露”(下方冷空气聚集区)或 “局部干燥”(上方热空气聚集区):
例如:测试 PCB 板的耐湿热性时,若样品底部因风速低而凝露,可能导致局部短路,而样品上部却处于干燥状态,无法真实反映整体耐湿性能。

恒温恒湿箱示意图
三、违背 “模拟真实场景” 的试验初衷
恒温恒湿箱的核心价值是 “模拟产品实际使用环境的温湿度条件”,而真实场景中(如室内、户外阴凉处、电子设备内部)的风速通常较低(一般<0.5m/s):
若试验时风速与真实场景偏差过大(如用 1.8m/s 风速测试室内使用的家电部件),相当于在 “非真实环境” 下考核样品,即使测试通过,也无法保证产品在实际使用中可靠(例如:家电部件在真实低风速环境下,可能因散热慢而温度过高失效)。
总结:风速控制的核心目标 ——“均匀且符合标准”
综上,风速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并非单一维度,而是通过 “热交换” 和 “水汽分布” 联动干扰温湿度双参数的准确性,最终导致测试数据失真或无效。因此,行业标准(如 GB/T 5170.2、IEC 60068-3-1)才会明确规定:
-
常规恒温恒湿试验:空载风速 0.6-0.8m/s,加载后≤1.7m/s;
-
特定试验(如高温老化、低温存储):需根据样品特性进一步限定风速(如≤1.0m/s)。
只有保证风速 “均匀、稳定且符合标准”,才能让恒温恒湿箱的测试结果真正反映样品的环境耐受性能。